教学督导眼中的好课堂(第10期)

作者:何怡平 校对:张胜前 审核:黄尧 时间:2025-07-08 点击数:

教师名片

教师所在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李新园

主讲课程:“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游戏理论”“学前教育评价”等

教学经历简介:2018年到校工作至今,主持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1项;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团队;2021年获校级思政课程二等奖;2024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田家炳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分获一等奖、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展示获一等奖、二等奖。

督导员评语

备课充分,教学目标明确,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围绕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和自然,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擅于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和幼教需求,激发学生的倾听和操作兴趣,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经验分享

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作为一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任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激励自己与同行共同为学前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教学过程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是理论教学“德-保-教-研”深入融合。课程教学将德育作为首要目标,重视学生与教师进行校验反思。我通过运用生动的案例、故事、视频等方式,将幼儿园保教工作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邀请幼教名师讲述教育家精神。在讲解幼儿园班级管理、学前比较教育学的知识点时,我会选取一些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理解不同教育理念的特点和应用。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运用结构化方式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是实践教学“预设-调整-生成”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秉承“中国现代幼教之父”陈鹤琴的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和学前游戏理论课程中,我会让学生基于对教学对象的了解进行预设,接着设计幼儿园课程方案和游戏,并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试讲,最终落脚到实际带班教学。对标应用型开展U-K联动教改项目,组织学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到幼儿园教育现场“做中学”,积累实践经验。

三是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平台,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每一门专业课程教学中,我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将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融入其中,运用DeepSeek-R1、Kimi、豆包Al等软件广泛收集资料,运用PBL教学模式开展研讨问题和资料分享,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我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学习通”“微助教”发布教学资料、布置作业、组织在线讨论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四是构建师生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学生评价中,我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多方面情况。教学不是单项传输,我会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与学生进行沟通。在反馈过程中,我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升学习效果。例如,我会将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试讲成绩、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教学改进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作为一名高校专任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至关重要。因此,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育动态,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期刊、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

20A53D

版权所有© 2020 教育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7号